第21章(第1页)
青年身着一袭玉色禅衣,貌若好女,笑意温和,膝上摊着本佛经,腕上悬着串佛珠,正同侯夫人说着些什么。 少女面容沉静,她穿着青绿色上襦,外罩豆色斜纹半臂,下着藕荷色软纱长裙,温顺婉约。 那是―― 惜翠一怔。 卫檀生与吴怀翡? 安阳侯夫人一手搭在吴怀翡手背上,显得十分亲昵。 高骞与惜翠一步入帷帐,帐内讲经声顿停。 卫檀生抬眸,绀青色的眼静静地望着他们,眼中没有惊愕,出奇得平静,好像早料到他们会出现在这儿一般。 倒是吴怀翡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他们,愣了一愣,目光微讶。但碍于场合,还是将惊讶之情按了下来,没有表露。 高骞也是一愣,但见吴怀翡故作不相识,他也就收回了视线,沉声转向安阳侯夫人行礼。 卫檀生停了讲经,侯夫人这才察觉不对,扭头瞧见高骞,一讶,“阿骞?” “夫人。” “我还以为你不来了。”,侯夫人面色温和地招招手,“许久不见了,快上来让我瞧瞧。” “看来又沉稳了不少。” “我晓得你的性子,向来不爱这些宴会文会的。没想到你这次还算有良心,给我了这个面子。”侯夫人往后一看,笑道,“莹娘也到了。” 高莹笑嘻嘻地扑上前,“莹娘好想夫人呢。” 崔氏的目光又落在了惜翠身上,“这可是你三妹子遗玉?” 惜翠适时上前见礼。 侯夫人崔氏没见过高遗玉,今日乃是第一次见。 她也听说过京中那些传闻,不过这些传闻她向来是不怎么在意的,更觉得对一个女儿来说未免太过刻薄。 一见身前的少女个子高挑,俊俏洒脱,生得跟他二哥一个模样,崔氏心头便浮现了些好感,说话语气也亲近了不少。 惜翠看着安阳侯夫人,总觉得好像有些模模糊糊的印象。 安阳侯府…… 崔氏…… 惜翠沉神细思,但脑中念头却始终飘飘渺渺,抓不住。第36章奶狗 崔氏无意中一瞥,瞧见吴怀翡正看着惜翠,只当她是好奇,拉着她,便为她介绍。 “你怕是没见过这两位,这是靖国公府上二郎,这是府上的六娘子与三娘子。” 安阳侯夫人笑着道,“这便是前些日子治好我那病的吴娘子。我这一病,病了有个把月,躺在床上不得起来,可把我闷死了,幸得有檀奴介绍,这才将吴娘子请了过来。这京城里的大夫,倒还不如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娘子。” 崔氏这么一说,惜翠终于想了起来。 这位安阳侯夫人是书中吴怀翡的靠山之一,在吴怀翡前进的道路上对她提携颇多。 前段时间吴怀翡治好了她的病,崔氏与她一见如故,心生欢喜,就将她带在了身侧。 这场宴会,也有帮吴怀翡踏入这个圈子的意思在其中。 说着,崔氏仿佛想起了什么,将卫檀生也拉了过来,“这是卫家的,卫家三郎,阿骞你兴许是认识的。” 高骞点了点头,“我与卫郎君确实曾有过几面之缘。” “当真?”崔氏一挑眉,笑道,“那再好不过了,不必再累得我为你们介绍。” 卫檀生缓缓地合上了经书,抬眼笑道,“高郎君,我们又见面了。” 他话虽是对着高骞说的,目光却停留在惜翠身上。 高骞见了,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。 “嗯。” 惜翠回了个标准化的礼貌笑容,好像前几日在寮房的狼狈此刻已消散得无影无踪。 卫檀生望着望着她,嘴角也牵起了抹笑。 崔氏平生最爱便是替人拉关系,见这几人处得好,不禁更加高兴起来。 又看吴怀翡仍坐在自己身侧,不禁轻轻推了她一把,笑道,“你们既然认识,那我也不拘着你们这些小辈陪着我了,帐外春光正好,快趁着这个时候出去走走罢。” “尤其是你,我这病是怀翡你救好的,你是我的恩人,也是客人,今日在这儿不必顾忌。若哪个不长眼睛的叫你受了气,只管告诉我,我替你撑腰。” 卫檀生缓声道,“夫人此言甚是,”他微微笑,“夫人放心,吴娘子也于我有恩,我定不会叫娘子受到轻慢。” 在安阳侯夫人面前相谈甚欢的模样,本为装腔作势的客套,如今一离开侯夫人跟前,自是无法再维系下去。 出了帷帐,谁都没主动说话。 而高莹似乎也没有想和卫檀生、吴怀翡相交的意思。 在沉默的气氛中走了两步,高骞冲卫檀生与吴怀翡略一颌首,便要告辞。 吴怀翡显然有些措手不及,“郎君与娘子这就要离去了?不多再――” 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说这话太过唐突,后半截硬生生地咽回了肚子里。 高骞看她。 被他的视线看得有些紧张,吴怀翡不自觉地撇过头。 高骞的嗓音含着些不易察觉的柔和,“嗯,尚有些事。” 将这一幕尽收眼底,卫檀生蓦然开口笑道:“郎君倘若有事就先去忙罢,稍后我们自会再相见。” 高骞的目光移到了卫檀生脸上,半晌,淡淡地道:“多谢郎君体谅。” 侯夫人也信佛,同卫老夫人交好,每月中定有一次,叫卫檀生来府中为她宣讲佛法。 今日在此地见到他,但愿并非他多想。 = 高骞确实是有些事。 他已经不是个懵懂不知事的少年郎了,身处官场,也有自己的社交。 他抽不开身,不能全程陪着惜翠与高莹,只能在离去前特地嘱咐了惜翠一两句,又让高莹带着她些。 高莹虽然不乐意,但碍于高骞的面子上,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。 此时,高家带来的仆役们已将帷帐扎好。 前往帷帐的途中,迎面撞上了四五个衣袂翩跹的少女,正相携着走来。 高莹面色一喜,立即奔上前去,那都是她平日里交好的小姐妹们。 “莹娘!可算找着你了!”说话的是个着茜红色襦裙的少女,就要拉着高莹跟她们一起去荡秋千。 一见到她们,高莹顿时就把高骞的嘱咐给忘了个干干净净,连连应声,恨不得马上就要扑到秋千架前。 几人亲亲热热地互相问过好后,再看惜翠,却客气疏远了许多。 听说这高家三娘在家中并不受宠呢,到现在也不认得几个字。 其中一个少女站出来,客客气气地问惜翠要不要跟她们一起。 高莹不高兴地说,“你叫她做甚么?” 她这几个好友,不是内阁王学士家的孙女,就是礼部刘侍郎家的幼女,哪个不是知书达理,聪慧过人的。 高遗玉她那么蠢笨,念个书都念不明白,跟她一起出去,肯定要在她这几个好友面前丢脸,她才不乐意。 话一出口,似乎也是察觉到了当着外人的面这么说不太妥,高莹话锋忙一转,“三姐性子静,对这些怕是不感兴趣呢。” 说着忙看向惜翠,拼命给惜翠使眼色,希望她有自知之明一点儿,别什么都上赶着去。 她看了她一眼,那双黑白分明的眼平静无波,竟使得高莹她心跳猛地漏了一拍。 她……她该不会要跟着去吧? 惜翠哪里看不出来她的小心思。 她移开视线,“嗯”了一声,对面前这几个姑娘道,“娘子的好意我心领了,但我如今有些乏了,只怕是不能相陪,娘子和莹娘一起去罢,不必顾忌我。” 高莹听她这么说,轻轻地舒了一口气。 随着她们走了几步,她鬼使神差地停下脚步,回过头,看到惜翠依然站在那儿,乌黑的鬓发间那一根红艳艳的发带高高扬起。 将她一人丢在那儿,不知怎么地她竟觉得有些愧疚。 刘三娘在前面喊她了。 高莹晃晃脑袋,赶紧将这个念头甩了出去,快步跟了上去。 眼看着高莹离去后,惜翠收回视线。 高遗玉没一个能谈得上话来的朋友,人多的地方她凑上前尴尬,也没意思。 干脆就自己一人漫无目的地到处走走,顺便欣赏欣赏这里的春光。 今日这场宴会,将方圆十几里的都圈了起来,到处都有人,哪儿哪儿都不缺欢声笑语。 惜翠一个人默默地走了一会儿,突然觉得她这样好像挺二的,自己走来走去没人搭理,看上去反倒更可怜了。 于是,她停了下来,故作深沉地盯着棵杏花树看了一会儿。 褚乐心碰巧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画面。 高挑俊俏的少女站在杏树下,杏花零落,堆了一地的香雪。 少女目光沉静,乌发微扬,清清冷冷得如同一把破开飞花的利剑。 又像极了话本中那些英气逼人的红衣侠女。 看着这和高骞极其相似的样貌,想到之前那些传言,褚乐心犹豫了一瞬,走上前去。 “高娘子?”第37章迁怒 这一声将惜翠从神游天外中,拉回了现实。 她回头一看,之前那个舞剑的少年正站在她身后,犹犹豫豫地望着她。 惜翠有些吃惊,没想到褚乐心突然主动叫她是为了什么事。 这褚乐心是高骞迷弟,不去找高骞,跑到这儿来干什么? 惜翠目光诧异,褚乐心不好意思地涨红了脸。 她还没开口,自己已出声解释道,“我方才只是看高娘子你站在这儿,才想过来打个招呼。” 他觉得这高家三娘虽然确实木了点儿,但远远还没到那种传言中那种地步。 看她一人孤孤单单地站在这儿,褚乐心莫名觉得她有点儿可怜。 她是二郎的妹子,二郎不在,自己也要照拂她一二。 “娘子是不是在找高郎君?”怕惜翠尴尬,褚乐心很体贴地给她找了个理由,“我刚刚看到二郎他回到帐子里去了,娘子若找不到帐子,我带娘子一起去罢。” 惜翠看了他一眼。 少年好看的眼中略含紧张,但更多的是天真与清澈。 “那便麻烦你了。”她很给面子地顺坡下驴。 回到帐中,高骞果然已经回来了。 瞧见是褚乐心带着她回来的,他可能也猜到了些什么,当着褚乐心的面,没有多言。 “可累了?”将茶盏和果盘推到她面前,高骞问。 惜翠摇摇头,“没走几步路呢,哪里累。” 高遗玉的身子骨不像大多数的士族少女们那样弱不禁风。 她从小就帮着田家干活,有一把力气,身体也特别健康,没病没痛。 高骞想想确实如此,至少在健康方面,遗玉从没让他操心。 回到高家后,高家不单单是找人教高遗玉学了诗书翰墨,还教她学了些捶丸、马球和投壶一类时下正流行的游戏,好让她能尽快融入京城的社交圈中。 高遗玉诗书学得不怎么样,却很喜欢骑马,有事没事常去马场转转。 褚乐心一屁股坐下后,就不肯走了。 他似乎格外珍惜这次的机会,一直逮着高骞问东问西。问的内容大多与兵营有关,末了,再一脸艳羡向往,“倘若我也能跟二郎你一样便好了” 高骞:“为何要这么说?” 褚乐心蔫吧吧的,“家父一直想让我走科试这一条路。” 他们褚家以文传家,褚乐心倒像是生错了。他自小就喜欢唐传奇里那些剑客游侠,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仗剑走天涯,再不然就是投身兵营,剑斩夷狄。 正因为如此,他一直就特别崇拜这大名鼎鼎的高家二郎。 听说,前些日子有贼子摸入皇城想要行刺官家,还是高家二郎反应迅猛,当机立断,将贼人斩杀于御前呢。 这等威风,每每想起都让他热血沸腾,好像自己也跟着亲身经历了一遍。 帷帐被拉开,帐外能看得一清二楚。 惜翠坐在案几前,捧着茶杯,看着帐外的春景,漫不经心地听褚乐心在和高骞说话,倒算惬意。 中途突然有人入帐来寻高骞,似乎又有什么要紧事。 高骞要走,褚乐心不方便继续多待,也跟着他一块儿离去。 临近午时,高莹总算回到了帐中,但高骞却一直没再回来。 侯夫人吩咐下人们在柳树下摆上了酒席,叫大家一起来吃酒。 大梁民风较为开放,男女同席不算稀奇。 惜翠坐下来的时候,卫檀生正巧坐在她对面,而吴怀翡却坐在她身侧,惜翠与吴怀翡问了声好,又看向了卫檀生。 瞧见惜翠正看着他,他温润端方地笑了笑。 她对这场酒席的剧情有印象,待会儿席上要行酒令,而吴怀翡正是在此间脱颖而出,获得京中贵族们另眼看待。 毕竟是女主,吴怀翡从小跟着学医的恩师,其实是游历至乡间的当世圣手,同时也是个博学的耆儒。 她天资聪颖,跟着恩师一起既学医又学文。直到今日,才在这场酒席上大放异彩。 看着坐在不远处的吴怀翡,惜翠静静地想。这段剧情吴怀翡的主场,她只要做个捧场的观众就没问题了。 席间果然有人提议要行酒令。 行的是“春”字令,“春”字在句首,依次论吟。 这没什么难处。 褚乐心吟了一句,“春江潮水连海平”。 吴怀翡看了眼桌前的酒盏,吟了一句,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。 众人依次吟了下来,轮到惜翠的时候,席上的目光不由得都看向了她。